第791章 邀买人心的本能(2 / 2)

回味了一下刘巴这部分工业税细则里那番隽永的高雅气息之后,

刘备继续往下看,了解一下目前财部核定的大汉境内各州郡在册水力工业规模、水车数量。

这方面的账目,自然数益州的账最清晰,主要是当初李素修缮了都江堰、新造了乐山堰,岷江两岸全线能造多少水车,都是有明细的。刘巴做账时可以直接用历史数据。

账目显示,整个益州两大水利设施区,一共有超过七八千架大水车,都是“五马力”以上的规模,部分水流特别湍急的黄金地段,比如就在围堰堤坝口子下面,达到二十多马力的都有——

不过这些黄金地段的大水车,基本都被朝廷拿来锻造钢铁、给板甲骑兵锻压胸甲用了。搞民营生产的很少,所以收不上来多少钱,就当是国家的军工开支了。

再加上其他的小水车,估计一共能收三个多亿的水能使用费和一亿多的税。

与益州相比,其他大部分州都不值一提了,七个州加起来的水车规模,才勉强比益州一个州略多。

这候章汜。因为水能这玩意儿只有在崎岖、落差大的地方才好搞。哪怕到了现代,华夏的水电站也多半在地势险峻的云贵川。

比如昭通巧家的老君滩,一直到民国都是阻断长江航运的硬骨头。抗战时滇缅公路都修通了,但物资到了滇省后走长江水路、到老君滩还得盘滩换船。

这一世李素在朱提郡让国渊屯田治理河道的时候,也只是把大的礁石稍微铲凿处理了一下,但船只要通过、依然要先卸货减小船只吃水深度、然后纤夫拉船盘滩。

不过这好歹已经比汉末历史同期进步太多了,如果没有李素的话,云南的货要水运到四川根本不可能,还处在“五月渡泸、深入不毛”的状态呢。

毕竟民国都在盘滩,汉末的人有什么好抱怨的?

&#24378&#29306&#32&#115&#117&#121&#105&#110&#103&#119&#97&#110&#103&#46&#110&#101&#116&#32&#35835&#29306&#12290但到了当代,就在巧家老君滩同一个位置,却修了地球上单机容量最大的白鹤滩电站。

制大制枭。央视记者去采访时,参观了机组之后提问:“目前外国同类产品、国际最先进水平能做到多少精度?”

得到的回答是:“地球上目前没有这么大的同类产品,无法比较。”

可见蜀道虽难,只要擅长利用水力、发挥水能资源,就可以变废为宝。

从李素引入水力技术以来,这些东西在华夏大地上的传播扩散,也不过才八年,能做到现在这样已经很不错了。

本章尚未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