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这依然远远不够,因为他们被安置在塔塔尔人的旧地,龙驹河、捕鱼儿海一带。这里以前是数十万塔塔尔人的游牧牧场,游牧尚且能养活五六十万塔塔尔人,这些迁移的西夏人是去从事农场畜牧业的,更加节省土地,根本控制不了如此广袤的草原。这候 75zworg. 章汜
农民则会被安置在狼居胥城附近的土乌拉河河谷垦荒,形成一条农耕隔离带,将蒙古和克烈两大部族隔开。一旦有机会,就往土乌拉河下游的斡尔罕河发展,挤压克烈人的生存空间。机会会不会有,就看克烈人是不是会作乱了。以控制克烈人为目的,因此在克烈人控制的斡尔罕河下游北海(贝加尔湖)地区也进行屯垦,这里原本是蔑儿乞人的牧地,蔑儿乞人被灭族,如今被北海都护府直接管辖。
农业用地更加节省,只能占据河谷地区灌溉便利的地方,几万西夏农民更加填补不满。
因此綦业还在其他边地招纳移民,西夏东边的河套,是大燕帝国的第二大边地,有两百多万人口生活,主要是当年安置的韩家军、岳家军后裔,四部怨军则早就迁移走了。这些家军后代,同样是半耕半牧,保持了浓厚的军事文化。
在河套的移民政策并没有吸引多少人,因为这里虽然也赤贫,可是这里的生活条件,实际上比沙漠众多的西夏要好一些,两百万人口半耕半牧之余,还发展出了一些特色手工业,当年的岳家军、韩家军里是有为数不少的工匠的,他们制作武器的手艺在这里用途日少,但是制作服装的能力还在,因此他们在这里发展起了用牛羊皮革制作靴鞋的手工产业。
河套以东的边地是燕北草原,开发这里的,是花马刘、田氏兄弟这样的豪族,有规模巨大的资本牧场。有野狐岭这个狐狼道商业起点,牧业、商业发达,人口却只有十几万人,也根本招不到人。
但在最东边的辽西边地,则有大量贫民响应。辽西生活的主要是八部怨军后代,几十年的承平,让他们的人口膨胀到了三百多万人。
辽西边民的生产,也跟河套差不多,都是半耕半牧,却没有河套那样的手工业。不是没有技术,主要是交通限制,河套地区可以通过黄河跟河东、中原沟通,辽西的产品很难运输出去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制大制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