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慢侯却一点都不紧张,扬州的兵力已经集结到了该到的位置,比他计划中慢了一些,庆幸敌人给了他机会,如果早一个月奔袭扬州,扬州不可能这么从容。
他手里的兵力十分雄厚,水军有三万多人,全都是经过裁汰的精壮,李慢侯派人帮忙进行严格训练,他们大都是梁山泊到两淮一带的渔民,可以在船上如履平地一般的战斗,这是他们最大的优势。
制大制枭。另外一万两千浙东步兵也练出来了,他们先是剿匪,后来也开始轮番跟女真契丹俘虏团对抗,败多胜少,但也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。精锐步兵依然只有两千,但却已经练到了二对一辗轧女真契丹俘虏的程度,这意味着这两千人可以在野战中打垮一个整建制的女真猛安。
骑兵扩充的极快,大量河北山东南下的巨寇,给李慢侯带来了大量优秀的骑手,这些北地人,马术很好,虽然比不上游牧民族,但纵马奔驰的本领,已经具备。于是李慢侯将骑兵扩充到了一万人。这一万人中,有五千都是由花马刘带领的游骑,不负责正面战斗,负责探马和追击,他们个个都是多面手,既能短兵相接,也能夹枪冲锋,却又样样稀松,因此只是用来探听消息,追击敌人,打不了恶仗。
精锐骑兵只有四千人,只稍稍扩充了一千,挑选的是骑兵中骑术最好,战斗力最强的那些尖子,而且装备水平也进一步提升,在耶律犊子等契丹人的帮助下,李慢侯对骑兵装备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,四千人其实都是人马俱甲的甲骑,但人批重甲,马只能批轻甲,这类似于金兵的拐子马,意思是侧翼迂回的骑兵。重甲则扩充到了一千人,有两百人马皆重甲的全重骑兵,其他都是人批重甲,马批半重甲的重骑。
骑兵的扩充,最大的障碍主要还是战马稀缺。大量轻骑骑的是川马,对付流寇能占到便宜,可跟女真正规骑兵碰撞,根本跑不过契丹马,更不用说西夏马和女真马了。一千重骑之所以大半只能半甲,已经不是制造工艺的问题,在吸收了大量北方工匠的基础上,扬州已经可以打造出符合要求的铁浮屠马甲了,但能驮动全身马甲的西夏马却稀缺,从各种渠道弄来的优良吐蕃马也只能批半甲,腿部是完全没有铠甲保护的。这样的骑兵,冲击力差了铁浮屠一大截。那些能驮动全身重甲的西夏马,只剩下两百匹,因此在解决了马甲制造工艺后,也只能武装起两百铁浮屠来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