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春山 第93节(1 / 2)

望春山 假面的盛宴 2283 字 9天前

谁知她心里想着,就把这话问出来了。

薄春山淡淡一笑:“当然是天生的。”

似乎看出她的不信,他神情由浑不在意的淡然转为有些落寞,他压低嗓音道:“顾玉汝你知道我入龙虎帮之前,第一份活儿干的是什么?”

“什么?”她下意识问。

“在妓院里干杂活,就是别人不干的我来干。”他说得轻飘飘的,似乎不以为然,“给客人买酒肉,给花娘们买胭脂水粉,给人端水沏茶,打轿帘儿,牵马,什么都干。这种地方龙蛇混杂,三教九流都有,你嘴不甜不会笼络人,就得不到赏银,有时候还会挨打。”

随着他的述说,顾玉汝脑海中自动勾勒出一副画面。

小小的薄春山,为了生计,不得不去妓院那种地方做工,里面乌烟瘴气,坏人极多,他为了生存不得不委曲求全,趋炎附势,学会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那套。

再结合,他幼时曾经跟陈伯学过打渔,他那时候才多大啊,就开始想着要养家谋生了。

顾玉汝没有发现,自己看着他的眼神渐渐软了下来。

这不光体现在她的眼神上,之后两人回家歇下,因为薄春山还在跟她讲着他以前在妓院里做工的‘小故事’,她竟不知不觉把他脑袋揽进怀里。

就那么揽着,心里有些说不上来的怜惜。

薄春山就这么舒服地躺着,心里喟叹着,面上却强装风淡云轻、我自坚强、早就过去了不必在意等等之类。

之后自是不必说。

本来顾玉汝昨晚被折腾得不轻,打定主意今儿他若是要再来,定要拒了,如今却忘了这件事。

第76章

一大早, 县衙大门外的八字墙上就张贴出了一份告示。

告示的内容简单明了,大意是在说为了响应抗倭事宜,县衙已经准备组建民兵了。其实这些事, 很多人早就知道,征民兵这么大的事,百姓们自然会关注。

可告示下面的内容, 就有些出乎人意料了。

无他, 告示上还写了为了响应抗倭,许多县民纷纷捐了银, 用以为民兵购置兵器、甲衣, 补贴工食银、以及犒劳奖赏。

下面列了几个名字, 为首第一个就是顾明, 名字后面写了捐银数目,二百两。

二百两,对于一个普通百姓来说, 可能一辈子都攒不到这么多钱,突然一个县民捐了二百两,引起无数人侧目。

还有人当场认出这个叫顾明的是谁,这不是刚中举没多久的顾明顾举人顾老爷吗?

随着顾明中举后, 他的名字也广为人知,县里有不少人都知道这位顾老爷是寒门出身。

也是得力各家私塾学馆,甚至各家家中有学童的长辈们, 他们为了勉励学童,便将顾明寒门出身因为刻苦才一朝中举的事, 当成了励志故事讲给了那些学童听。

一来二去, 几乎传得是人尽皆知。

既然是寒门出身, 怎会有二百两纹银可捐?

顿时有人想起, 当初顾老爷中举后,地方县衙和府衙都有发下奖赏。这是为了鼓励治下百姓多读书、多刻苦,一旦考上功名,家人宗族都受益无穷,所以知道的人不少。

拢共就那么点赏银,如今一下子就捐出来了,顾举人可真是大善人啊!

在夸赞顾举人是大善人的同时,在他名字下面,那一溜的十两也格外扎眼。就有好事人,一边看着告示,一边念着名字。

由于不知大户家主具体姓名,薄春山特别体贴地以‘家’代之,就时不时听闻有人说:“董家,十两……乔家,十两……马家,十两……”

随着这些为了那些不识字围观者方便的念声,围观的百姓纷纷质疑出声。

“董家那么有钱,才捐十两?人家顾举人都捐了两百两!”

“顾举人还是平民出身,据说以前还是秀才时,生活极为清苦。”

“那马家家中良田千顷,可是咱们县里有名的大地主,据说家里粮食吃不完,家里小妾抬了一个又一个,娶小老婆有钱,如今抗倭这么大的事,就没银子了?”

“董家可是咱们县里第一大财主!”

普通百姓才不管你董家马家,反正都在议论,自然敢说。再加上普通百姓对富户有种天然的恶感,如今又是这么鲜明的对比,自然不吝谴责。

随着人群来的来去的去,这个消息也随之被传播了出去,几乎传得是人尽皆知,整个县里的人都在议论这些富户的为富不仁,议论顾举人的深明大义。

毕竟抗倭事关己身——现在谁不知道外面倭寇闹得凶?自然也怕倭寇闹到定波来,反正又不是自己出银子,是让大户们出银子,取之于民用之于民,有了民兵,百姓也会受惠。

大家更是不吝议论、谴责、唾骂,也不过半日的时间,那几个‘十两’的人家名声就毁了大半,甚至连哪家干过什么丧尽天良的事,都被百姓们再度议论起来,用以佐证这些富户的不仁。

要知道名声建立起来难,毁起来却很容易。

没见着那些大户们没发达之前不在意名声,真正成了大户,反倒开始顾惜名声了,又是修桥又是铺路,偶尔有天灾还要施些米粥,就是为了博个名声。

很快消息就传到各家。

董家,董金来的脸已经气成了猪肝色。

问明当日是管家办的事,把管家骂了个狗血淋头。

“你是猪脑子?没听他打的是抗倭的旗号?钱县令这阵子又是表彰杀倭英雄,又是组建民兵,是为了干什么,你的猪脑子就不会想想?他要做政绩,要做给上面看,能让这事办砸?你就算想不到,推了也行,拿十两是打算打发叫花子了?”

管家还真当是叫花子打发了。

“老爷,小的怎么知道这人竟然把事做的这么绝,当时见他表现,好像没觉得不满意,也没嫌少,谁知他扭头来了这么一招。”

其实还真不怪管家,毕竟以董家的势力在定波县居高临下惯了,别说一个官差,哪怕是县令也是想甩脸就甩脸。

管家就心想,即使这人不满意,恐怕也不敢得罪董家,他哪知道会碰见个这么不按套路出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