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6节(1 / 2)

王七麟笑道:“孟大人是因为本官没有上过学,所以就以为本官不识文字、不懂诗词了?但是你读书几十年,须知文章本天成、妙手偶得之。算了,孟大人,你我在这里争执这点毫无意义,有什么疑问等宴会结束你来找我,咱们共同探讨。”

“至于本诗的诗名,”他沉吟一声道,“我还没有想好……”

孟忠贤笑道:“是王大人没有想好还是你不敢……”

“中秋月夜赠赵刘曹三君!”王七麟突然说道。

孟忠贤一愣,问道:“什么?”

王七麟淡淡的笑道:“我说这首诗的诗名叫中秋月夜赠赵刘曹三君!”

刘博顿时面露喜色。

赵霖吃了一粒无花果,道:“改一下吧,中秋月夜赠刘曹二君,我是个只会舞刀弄棍的粗人,对诗词歌赋并无兴趣。”

王七麟颔首道:“那便是‘中秋月夜赠刘曹二君’。”

刘博更高兴了。

他是读书人,很清楚这首诗的价值。

实际上他与孟忠贤一样,也不相信这首诗是王七麟所作,事实上在座任何一个人写出这样一首诗来他都不信。

可是这有什么关系?反正这首诗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,而且诗名与自己相关。

这代表什么?

代表这首诗传颂多久,自己的名字和生平就能流传多久!

于是他举起酒杯赞叹道:“王家小郎果然是青年俊杰,拔刀能平天下魔,收刀能写圣贤书!来,诸位,我们共同举杯,当为此等佳作浮一大白!”

知府已经发话了,孟忠贤还能说什么?

他失魂落魄的坐下,心里就一个念头:坏事也!完犊子矣!呜呼哀哉!

刘博对这首诗大为欣赏,一杯喝完举着酒杯又吟了一遍,然后诗兴大发,挥手道:“诸位学子,还不展现你们的诗才?”

王七麟不怀好意的看向孟忠贤,道:“不如从孟大人开始?”

孟忠贤要骂娘,可不敢出声。

瑟瑟发抖。

噤若寒蝉。

堂下书生更惨,他们一个个使劲低着头,恨不得把脑袋塞进裤裆里。

徐大看的直乐,当年他上学的时候,每当夫子要提问难题,大家伙就是这个熊样。

但刘博这会正在兴头上,他对孟忠贤期盼的说道:“孟大人,请尽展诗才!”

曹庆也催促他:“对,本官在府城听说过孟先生大才,今夜正值中秋佳节,还请一展诗才。”

今晚他们和赵霖是主角,而赵霖对文坛的事毫无兴趣,这意味着如果还有佳作问世,两人的姓氏名字还会问鼎诗名。

王七麟已经作出一篇本朝佳作,这作品至少能流传几百年,他们便能跟着被世人谈论几百年。

如果再来一篇传世名作……

两人激动的就像毛头小子第一次进青楼。

孟忠贤无法推脱,只能起身迈着沉稳的脚步将事前准备好的一首诗慢慢吟了出来:

“排云两载寄书札,须到盟言数点仙。卷尽明前随兔走,宽心闲地媚清涟!”

大厅里头一时无声,针落可闻。

然后曹庆失望的问道:“结束了?这么快?”

徐大揶揄道:“孟大人,你的太短了吧?你看我家七爷,那家伙多长啊?”

孟忠贤明白两首诗的差距,他羞愧难当,讪笑着坐下:“老了,老了,才华不多了。”

刘博举杯道:“此诗依然值得当浮一大白,来,诸位共同举杯,为我吉祥县的仕子们壮怀。”

书生们面色惨淡,坐在上首第一位的恰好是小书房的博士孟老夫子。

现在,压力全在他身上了。

孟忠贤看着他,指望着自家兄弟来一首更差劲的诗,这样就显得他不是那么差了。

孟博士确实也准备了一首诗,可是王七麟的诗作在前,他的着实拿不出手。

那么该怎么办呢?

正所谓人老奸马老滑,兔子老了鹰难拿。

老博士刚才想出了一招,刘博引领举杯,他痛快饮酒,喝完之后面色潮红,站起来踉跄著作势要念诗,结果刚开口摔倒在地。

后面两个书生已经得到他的吩咐,见此立马大呼小叫的扶起他:“老夫子不胜酒力,大人们还请恕罪。”

书生们架起他拖了出去,他们两人顺便逃过了一劫。

这样,排在第四位的书生就成了众矢之的。

这书生本来还以为屠刀一时落不到自己的头上,他有时间来想对策,结果前面的人这么不要脸……